【齐鸟面试干货】初中语文面试教案(二)发表时间:2022-10-13 09:08 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》一、教学目标 1.学习“百草园”部分,了解作者笔下多彩的童年生活。 2.学习抓住景物特征,层次井然,融情入景地描绘景物的写法。 3.品味作者简练生动、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。
二、教学重难点 1.教学重点:抓住景物特点,学会寓情于景、融情于景写作手法。 2.教学难点:品味文本语言。
三、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导入,通过播放童年美好回忆图片引导学生回忆童年。(幻灯片展示荡秋千、放风筝、老鹰抓小鸡、铁臂阿童木等类似于漫画的色彩鲜明的图片) 教师导语: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记忆,鲁迅先生也有自己的童年记忆,并在45岁的时候将自己的童年趣事写成了一篇文章,这就是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》。 新授 (1)整体感知 听朗读录音,学生点名读课文,并一句话概括文本。明确:本文写了作者对童年的回忆,写了百草园、三味书屋。 (2)深入研读(罗列考题及反馈出现的所有角度,不要都讲,请同学们根据考题要求选择) ①本文题为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》,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? 明确:表明了记叙的是作者的一段经历(从……到……),点明了写作的两个场景,百草园和三味书屋,先写了百草园,再写了三味书屋。 ②百草园是“乐园”,体现在哪几个方面? 明确:百草园是“乐园”表现为:((1)有趣的景物;((2)有趣的故事——美女蛇故事;(3)有趣的活动——雪地捕鸟。 ③第二自然段中作者描写了百草园中的哪些景物?分别从哪些角度、哪些顺序描写这些景物? 明确:景物:有静态的事物,如菜畦、石井栏、皂荚树、桑椹;有动态的景物,如鸣蝉、黄蜂、叫天子、油蛉、蟋蟀等。 角度:分别从视觉、听觉、味觉等角度入手。 顺序:采取了由远及近、由高到低(写动物)、从静到动的顺序。 ④写美女蛇的故事,属于何种叙述顺序?有什么作用? 明确:插叙。美女蛇的故事使“我”得到一些教训,悟出一些道理,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,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。 ⑤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,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;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。(“似乎”表示对自己的印象不能完全肯定,“确凿”则是完全肯定的语气。有矛盾吗?该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?) 明确:不矛盾。“似乎”是因为不相见已隔了七八年,印象模糊,“确凿”是因为童年生活快乐而难忘记。 ⑥不必说碧绿的菜畦,光滑的石井栏,高大的皂荚树,紫红的桑椹;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,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,轻捷的叫天子(云雀)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。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,就有无限趣味。(“不必说……也不必说……单是……”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?) 明确:“单是”以后的内容是作者强调的重点。 ⑦作者写冬天的百草园,着重描写了捕鸟,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?运用了哪些动词?有什么作用? 明确:先写捕鸟的时间、条件、方法,然后写捕鸟的收获、经验教训。 运用的动词有“扫,露,支,撒,系,牵,看,拉,罩”,准确、生动、真切地写出捕鸟的全过程,使读者如临其境,同时也从捕鸟活动中表现出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,不点乐园,却乐在其中。 ⑧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,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,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……(句中连用三个“也许”有什么表达效果?) 明确:句中连用三个“也许”表猜测,表达出作者深深眷恋百草园和被迫离开时无奈与依依惜别之情。 ⑨文章描绘百草园,用了“不必说……也不必说……单是……”,把这些词语去掉读一读,跟原文对比,体会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。并试着模仿这样的句式写一段话。 示例:不必说翠绿的青山,苍劲的松柏,浮动的白云,湛蓝的天空;也不必说夜莺在婉转地歌唱,麻雀在喳喳地嬉戏,美丽的蝴蝶在风中舞动。单是一株不起眼的小草就足以令人心旷神怡,它是那么嫩绿,那么坚强,迎着凛冽的寒风昂然挺立。 ⑩雪地捕鸟这段文字总共不到70个字,连用9个表达动作的词,把雪地捕鸟的系列活动生动而有层次地表现出来了。每句话都写得实实在在,没有可有可无的字句,试写一个游戏,表现系列动作,注意用词准确,不超过100字。 示例:他弯着腰,篮球在他的前后不停地拍着,两眼滴溜溜地转动,寻找“突围”的机会。突然他加快了脚步,一会儿左拐,一会儿右拐,冲过了两层防线,来到篮下,一个虎跳,转身投篮,篮球在空中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后,不偏不倚地落在筐内。
四、巩固提高 1.学生写一段读后感,结合个人的生活经验,想想鲁迅为何要写这一篇文章。 2.3-4位同学回答,教师总结
五、作业布置 1.回家再次阅读课文,将读出来的心得和学习收获与父母分享。 2.制作一期童年的回忆的手抄报,下周二贴到班级语文学习园地。 |